|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孔子说:第一个送礼的是罪魁祸首
作者:康宁
每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除了对老师表示衷心的祝福,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总会有一些学生给老师买些小礼物,送一束鲜花,表示节日的问候。
老师收下鲜花和礼物的同时可曾想到那些买不起礼物的学生,有些家庭不是很富裕,家长认为孩子给老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就行了,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是买礼物。”孩子不从;也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没给老师送礼物而没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很多家长还是让孩子买了礼物给老师。
由此,本人联想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批评: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么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当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这个学生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
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只为小义而不顾大道。
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学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假装没看见。从客观上讲,这个学生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在国外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回来。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为一代先贤。他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表面看到深远的负面影响,从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隐藏的危害。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必须考虑它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受人们尊重的节日里,我们是否可以多提倡孩子们只要送上一声祝福,远比送礼物要更好些。
——转自雅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