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天中午,意外地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台直播节目的电话采访,话题是关于近来文联作协要吸收李宇春、韩寒加入却被拒绝之事。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采访了,只能一再阐述自己所知道的事实,那就是今天的文联或作协已经与过去我们想象中的体制内的政府文化部门完全不一样了。从法律上来说,文联和作协都只是民间团体,并不代表政府职能。我是2004年加入上海市作协的,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的,但我从未在作协拿过一分钱,更从未领受过所谓“皇粮”,仅仅是个普通会员,偶尔参加一些作协的交流活动,定期会收到作协的刊物而已。目前全国有几千位中国作协会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其他的职业,绝大多数都没有从作协或文联领取过一分钱。
所以,说作协会员就是被体制包养,实在是非常不符合实际,或者说是非常落伍的话。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而言,各地作协基本上早已经不吸收专业作家了,现有的专业作家大多是70、80年代出道的那一批,占作协会员总数微乎其微。如果现在李宇春和韩寒加入文联和作协的话,肯定也是以普通会员的身份,无论是人事关系还是经济方面,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更谈不上什么“招安”。
至于现在的“合同制作家”,据我所知与作协并没有人事关系,每月不过领一两千块罢了,实际上属于补助的性质,在上海的人数也不过十几个。
当然,加入或者不加入文联或作协,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本来作协的章程上就规定了自觉自愿的原则。我想其中的关键就是,不同的人理解的“作家”概念也是不一样的,既然如此也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就是了。
文联和作协的民间化应该是大势所趋,其实国外也有许多作家协会,但都是不同类型的作家自主组建的。我就见过来访的世界推理小说作家协会捷克分会的会长。从长远而言,作协确实应该细分化,让各个类型的作家自发地走到一起,互通有无。
不过,无论在任何时代,总有孤独的写作者,真正优秀的作家并不是我们在台前见到的那些光鲜的面孔,而是隐藏在尘世和茫茫人海之中的平凡而默默无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