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读诗歌,话窗户
这些天百无聊懒,去“红袖”逛了逛,有意无意的翻开窗户的文集《时光的困惑》,看看我久未谋面的兄弟。我不知道在诗歌行家们的眼里,窗户的诗歌是怎样的。但,我喜欢!这跟兄弟感情无关,只跟诗歌本身有关。因为窗户的诗歌让我感动过,让我疼痛过,这感动来自他对爱情,对亲情,对生活投入的热爱,这感动来源于字里行间处处涌动着的真情;而这疼痛却来自一颗对平庸生活保持着一颗敏感的心!
一. 遥望一个春天,已成为沉默的一个习惯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05年春天吧,窗户的母亲因病而故,从此就有了窗户深沉而忧伤的缅怀之旅——“从夏天开始,我便感到生命的河流/以不可逆转的力量/带着我,在陌生的世界里奔腾/我不能象从前那样/返回岸边,寻找你的安抚//.....再也没有一个温暖的港湾/供我生命,作安全短暂的休憩/再也无法梦想:在未来的某天/我一定可以/将荣耀的花环带于你的头上//....../我从此只能忍住悲伤的泪水/游走在人世的海洋之上/任凭无情的波涛冲洗、淹没……//象一朵浪花把这迷茫、冰冷的海洋/想象成你的怀抱......” 这首《从夏天开始》,非常很明了: “我”不能像从前那样寻找来自母亲的“爱抚”(母亲真切的离开了);中间强化对母亲的缅怀之情——即使有朝一日“我”拥有了“荣耀的花环”,母亲也不知道了,也不能为“我”高兴和自豪了。这一节叙述虽然平淡,但把天底下的母爱和孝心写得透彻和真挚!在诗歌的最后,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发挥——“我”游走在人世的海洋,像一朵孤苦伶仃的浪花,到处是迷茫,到处是冰冷,可就在这样的处境中,“我”却硬是把这“海洋”想象成母亲的怀抱,很显然,在窗户看来,母亲虽然已经离开,但这辽阔而博大的母爱无处不在!很显然,窗户让我明白了一点:母爱里不仅仅有温暖,也有深入骨髓的疼!
其实,这首诗歌只是窗户大量缅怀亡母的诗歌中的一首,而类似于此的疼痛与怀念还有很多。又如,他在另一首《我如何从这个春天里走出》的诗歌里写道:“.....我如何从这个春天里走出/这个多雨而哀伤的春天/这个仿佛没有来过,又似乎/带走了一切的春天....” 于是就有了“遥望一个春天/已成为夜晚里的一个习惯/.......遥望一个春天/已成为沉默的一种仪式..... (《遥望一个春天》)”,每每读到这里,便使我想起这样的一幅情景:夜晚,灯火辉煌的杭州城,仍然有着车水马龙的喧嚣,而屋内是沉寂,一盏台灯,一根烟,一双星子般忧郁的眼睛,回忆、疼痛,和着烟雾一起弥漫。是的,我能想象得出这样的情景,但却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也许窗户是想早日摆脱这揪心的思念和疼痛,所以才有他“.....遥望一个春天/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忘却.....”的诗句,但真的能吗?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因为他的另一些诗歌又告诉我:“漫长的怀念/经过一个冬天/依然没有减弱/而桃花依旧开着。”在这首《桃花依旧开着》里,我又看到了窗户真切的怀念!也许这样的怀念会是永恒的,是无始无终的,而现在,我只能说一声:“兄弟,珍重!”
在所有悼念母亲的诗歌里,窗户大多采取直抒胸臆的方法,不矫情,不造作,且节奏感强烈,把那分天然的疼痛却一气呵成,读了让人流泪!可见其对母亲的感情之真挚,真是拳拳赤子情啊!
二.爱,是个难以书写的题
我相信窗户是幸福的,我的判断不仅仅来自他在QQ里和我说的那一句话——“窗户是个有福的人”,更多的是来自我在现实中的亲眼所见,和在他诗歌里读到的感觉。
记得去年在杭州,有幸见到了窗户,小伙精明清瘦,眼神深邃,夫人漂亮,小鸟依人。两人完全沉浸在新婚不久的喜悦当中!
在窗户以前的诗歌中,我能读到这种相爱的幸福!如《和你发信息》——“坐在阳台上/靠着三月的阳光/在礼拜六的正午/和你发信息.....你一句/我一句/一高一底的波浪/漫步于/人世间浩瀚的海洋上”;又如《时光,突然变的很慢很慢》:“时光,突然变的很慢很慢/整整一下午,我不断地看表/一会儿在阳台上欣赏/楼底花园里的小草/一会儿回到房间听音乐看书//而头顶的天空,一会儿便有一架飞机飞过/就像我在空空的房间来回走动——/我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还没完成/或者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立即解决/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你离开的时候,已把一切都安排妥当”。看日期,这两个诗歌应该是窗户结婚以前的,在“红袖”里我还看到一个网友这样跟贴——“正象楼上人所说的,真的是很漂亮的一组,完全白描的手法,完全记实的手法,完全述说的是司空见惯的一些事情,但这组诗歌正象作者的名字“窗户”,已经让我们通过这扇窗户,看到了作者想说的心事,看到了他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虽然用的白描手法,但在诗中随手就可采撷来许多精彩的句子,由此也能看出作者诗歌之外的工(功?)夫。”我不会探讨诗歌的技艺,只想希望大家引起一点注意,就像前面这个网友说的那样:“已经让我们通过这扇窗户,看到了作者想说的心事”,这“心事”是什么呢?大家应该比我清楚吧。
可结婚后的窗户“泄露”给我们的“心事”并不全是在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而沾沾自喜,而更多的好象是困惑。让我们先来看看吧——《怎么写你呢》:“怎么写你呢——/写下的,都不是完整的你。/想到的,也不是全部的你。/即使这一刻,你站在我面前,/下一刻,你已变成另一个你。”跟所有在幸福中的男女一样,喜欢诗歌的窗户也想写下“你”——“离我生命最近,我最熟悉”的人,却不知道怎么写,因为“你”:“却总是带来最陌生的感觉。/......你身上散发着/和世界一样新鲜的气息。”因为连“你自己/也找不出答案。”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来——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呵呵,好象世间的东西越是不明白会越让人好奇和珍惜,爱情这玩意也不例外。但也许有时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最佳的方法。正如他在《爱》里诠释的那样——“看着漆黑的冬夜/我想到了海,亲爱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海,亲爱的//总之,我想到了海/这念头深深抓住了我/也许,是因为这个字/这个难以书写的题”。因为“爱”是个难以书写的题,“你”又是难以描述的你,也许这就是窗户在婚姻和爱情里所遭遇的困惑吧。当然,这困惑不是对感情消极式的自暴自弃和疑神疑鬼。依我看,这难以书写的“你”和“爱”,窗户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窗户的“不知福”,是一种高境界的“知”!他的《给》就是最有力的佐证:“把初吻给了你,/把幸福和泪水给了你,/把整个青春都给了你。/以后还要把孩子给你,把疼痛与衰老给你,/甚至把死亡,也给你。//可即便如此,我还觉得/有什么没给你。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所以,我还会一直,给你。”
三.孤独是“我”命运的背景
先来看窗户的《凌晨两点》:“除了三盏朦胧的路灯在窗外亮着/其它的,都是黑暗/除了偶尔路过的一辆汽车还发出震响/其余的,都是安静/这使我倍感孤独//这孤独,也让我想起白天两点的孤独/那时,看到的地方都是明亮的/只有少数黑暗的阴影/而拥挤的声潮,让安静/退回到内心最小的角落//现在/那大片的明亮/正好被大片的黑暗所代替/那拥挤的声潮,正好被空阔的安静所代替/而那时的孤独也正好被现在的孤独所代替/安静,从心散开,弥漫着整个安静的夜”。首节看到临晨两点朦胧而冷冷的景像,产生了孤独感,继而想到了白天的景象,尽管天是明亮的,尽管有“拥挤的声潮”,但“我”同样是孤独的,最后一节呼应首节,也是情感上的递进——“明亮”被“黑暗”代替,“声潮”被“安静”代替,而取代“孤独”仍然是“孤独”,窗户想揭示的好象已经不仅仅是“孤独”的事情了,而是冥冥中的一种轮回,一种归宿!通过这首诗,我还想说的是在窗户的诗歌里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语——孤独!特别是他的另一首诗歌《孤独,是我命运的背景》中更是那么“赤裸裸”的写到了自身的孤独——“孤独,是我命运的背景/常常触摸它,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它钻进我身体/化身为虚无、苦楚......”
所以我敢推断窗户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享受着孤独!但我又深信窗户的孤独不是无所事事的寂寞和空虚,这孤独应该和他新婚的妻子无关,与他逝去的母亲无关,与他当下的物质生活无关(其实窗户是个富裕的家伙,嘿嘿)!而是来自窗户对平庸生活和事件还保留着一对敏感的触须,来自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来自一个诗写者身上携带的一种天然而独特的气质,我想窗户的孤独应该是所有和诗歌打交道的人的孤独!所以在《孤独,是我命运的背景》中他继续着自己的孤独的“抵抗”:“......我此生的任务就是/不断用真实、明快、温暖的语言/以及用爱的声音来对抗.....”事实上窗户也这样做了,熟悉窗户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其大量的诗歌素材几乎全都来自日常生活各种细小的事物。如《今年的紫月季开了》等作品中多多次写到了开在窗前的那盆花,打篮球扭伤脚后就写下《一只脚走路》,听到小区里的萨克斯又写下了《萨克斯》,听着春雨滴答的夜晚写下了《春雨夜》,就在我快要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窗户又传上了一组《城市速写》,写到南京、广州、金华、杭州、金华、椒江等我熟悉的城市。而且窗户每次在网上贴诗的周期之短,产量之多,是大多人不能相比的。尽管有些堆砌的嫌疑,但至少有一点让我佩服——他有一双捕捉灵感的慧眼,他有一颗纯粹而孤独的心!
“写真实生活,应真实内心”,这是窗户写在《时光的困惑》的“文集简介”中的一句话,也许是他诗歌的座右铭。而今晚,我只能静静地祝福窗户!
老九2006、6、14夜
[ 本帖最后由 老九 于 2007-7-5 08: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