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6141|回复: 1

[曼妙游离的文字欲]第十三篇:苦的是她,愚的是她,贤的慧的,是他

[复制链接]

30

主题

118

回帖

1万

积分

光彩陆离

精华
2
猫币
0 ¥
发表于 2005-6-20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是不读张爱玲的。女性作家的书,看得极少。

  在我的观念里书籍不外乎是作者情理的表达。好的作家能够将情理维持在一个极平衡的度。让人感觉思想深融,且文字耐读。而女性作家,往往写得过于香艳绵软。满篇的华丽词藻,仔细回看,却发现无甚内容。浮华而空洞。

  当然现在证明我不是没有偏见的。比如李碧华,作品就奇崛诱人。看来但凡艺术,唯一能下界定,分优劣的是天赋,而不是性别。

  回到张爱玲。

  幼时在报上读过对张的一些评价。留存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旧版小资。

  彼时我武断地排斥一切“拿腔捏调”的女人。所以张爱玲、三毛、琼瑶、岑凯伦之类一概不读。后来有人跟我讨论女性作家,我也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我没看过。不感兴趣。

  再后来年岁渐长,经历一些世事,隐约渐知一些张的旧事。始觉她原来有些与众不同。亦有些微的感同身受。她的小说仍没有去读,但此人的生平本身即是一本极好的小说。

  印象深刻的是她对待情爱的态度。


  才情女张爱玲,她用自己的方式离开。满身风雨,她从海上来,隐居纽约,不再读他的信。她在最后的绝交信上写下寥寥数语:“我已经不爱你了,你是早已不爱我的了。所以不必再来寻我,即使来信,我也是不看的了。”

  不知其他人如何看待此举。我是不能信的。大凡至情至性的人,在其余事情上皆能洞明达观,唯有在情事却往往不能“人情练达”。但聪明的女子也大抵能够明白:爱别离,求不得。不能失了爱,再失尊严。于是她不回头地决绝,切断自己的后路。纵然内心深怀隐痛,却也甘愿独自饮泣、饮恨,以沉默坚忍刚强之姿,走到他目光所不能及的范围。不愿再置一词。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爱有两种走向,一是相守,一是离别。她的结局是离别。她有她的尊严、骄傲与风骨。所以她先走。走得无比决绝。但断断不是真的不爱了,而是明白不能再爱了。


  张后半生据说十分自闭潦倒避世:睡行军床,在小公寓里吃冷冻食物,房间里电视机整天地开,颁奖给她,她也不亲自去领,只以一张自己拿着当日报纸的照片替代。

  被伤了心的人,先是离了伤心人伤心地,最后连整个世界都想避开。

  早已是郁郁寡欢,意冷心灰。

  是才情与感情造成了张后半生的悲剧。有才的女子,看似高傲,不肯轻易地俯首去爱,但若遇上千万人中正好的那一个,势必是押了自己的身、心、魂,全部的全部上去。一旦失去,便是焚心似火、失魂落魄、是剧烈的深痛和绝望,是触目心惊的荒芜。然而知识分子的身份、习惯与见识又迫使她们不能像寻常女子一样,放下尊严与面子,放肆地哭喊、争夺、强留。

  张这般的女子,感情才是她们的伤,且是致命伤。

  但是,仍只得沉默……沉默……隐忍……隐忍……直至,心死。


  海上本无花,因风而起。心中本无恨,由爱而生。

  恨其实是爱的延伸。我相信张到最后仍然不能够无爱无恨。如果做得到,她不会是才女张爱玲。才女一般皆颖悟敏感深情,入不了佛门,做不了仙道。注定要情丝纠缠纷扰。

  两年的恩爱相随,换了她近半个世纪的心伤,是半生缘,亦是半生恨。表面上音讯杳杳,前尘后事仿佛也已了了,其实心里何曾放下。

  虽然欣赏张试图断情的自尊,但若遇到这样的女子,怕也仍然只得一声叹息:最苦的,不过是她。最愚的,亦不过是她。


  倒是胡兰成等人,又贤又惠,真正叫厉害角色。


************************************************************


另:想起短句几条

浮世无缘,情难到老。

倾城相别,两情皆泣。

怨天不公,恨爱无缘。

想来想去,心思肚肠翻了几番,无以言表应答,心情低落。只得默默无言。
                                                2005年6月20日下午一时栖凰木于沪
楼主热帖
http://blog.sina.com.cn/u/1245518902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发表于 2005-6-20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