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5658|回复: 0

[青春小说]独木桥上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发表于 2005-3-27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邱春艳

                       1

秦小晗就读的中学H县一中是该县的最高学府,在全省都能排上名次,据说正在向省里申请省级示范中学的牌照。

H县的人常说:身在H县,不读H县一中乃是人生一大憾事。当地的读书人都以能上县一中为荣,相信只要上了县一中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可惜只是一只脚跨进去而已,而另一只脚似乎很害羞,不肯轻易跟随前一只脚。所以在高二时就召开高考动员大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县一中历来的规矩。

主持这次会议的是H县一中最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教导主任孙清华。秦小晗常听父辈们说孙清华是H县自建县以来有且仅有的一个天才。他八岁时就已经会读汉语拼音,十六岁时居然能背唐诗宋词各十六首。二十五岁时国家恢复高考,他在他的妻子和八个孩子的陪同下,赶着马车来到了H县唯一的一个高考考点——H县一中。凭他的天赋和努力,按理说是可以考上清华的,可惜取消高考的那些年月,他忙着响应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与老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生下了八颗爱情种子,这八颗种子长大后竟然没有一个是痴呆傻,而且一代比一代强,个个都长得生龙活虎,力大无穷,这在“前进村”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而且他的儿女们在八岁时便能挣工分。即使孙清华是H县公认的天才和神童,与他的儿女们也没有可比性。邻居们既羡慕又妒忌,碰到孙清华的孩子便说真是虎门无犬子呀。就连至高无尚的生产队长也亲自接见孙清华,高度赞扬了他们夫妻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说他和他的妻子生出了“前进村”的水平,生出了“前进村”的风格,生出了“前进村”的自豪,生出了“前进村”的骄傲,更生出了咱中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席话说得孙清华热泪盈眶,恨不得再生出点自豪来——其实是恨不得再生出点工分。由于孙清华忙着挣工分和生工分,学业也就渐渐地荒废了。汉语拼音由于根基深厚倒还依稀记得,那十六首唐诗和十六首宋词却只能记得两三首了,而且还是时隐时现,犹如封建社会害羞的少女,不肯轻易见人。原有的数学知识像他的头发一样,还未长满时便开始秃顶了。二十四岁时还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当地的一句歇后语就是因他而起的:孙清华解方程——无解。孙清华不愧是孙清华,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报了清华。

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孙清华毫无悬念地落榜。眼看唯一的一个天才前途受阻。H县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但孙清华并未消沉,他坚信胜利会属于他。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于是又苦读一年考清华。可惜天意弄人。这一年他又以一百分之遥被清华拒之门外。

人们都以为这下孙清华该死心了,还有许多人都担心他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而寻短见。然而他们低估了孙清华的意志。孙清华幼年曾深受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革命乐观精神影响,比花岗岩还坚强。第二次落榜以后,他斗志犹存,不仅是存,而且还大增。并发誓不破清华终不还。一定要为“前进村”争口气,为   H县争口气,为老三届的同窗们出口气。

第三次高考他果然进步不少,离清华的分数线差且仅差2分。可惜是差2分,所以孙清华得知分数后的第一句话是“清华,我操你祖宗”,而不是“清华,我爱你”。可惜清华的历史太悠久了,其祖宗孙清华自然没法操,反而差点让清华操了他——他在高考成绩揭晓后不久就悲哀得无法活了,就连原本深入骨髓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革命乐观精神也阻挡不了他自杀的决心。正当他欲悬梁自尽时,他的老婆手里舞着一封挂号信杀猪般地嚎叫开来:孩子他爹呀,你被清华录取了!平日清华总是嫌老婆的嗓门太大,不够贤淑和温柔,这时却觉得老婆的声音十分地好听,这声音宛如一轮明月,照亮了孙清华的前程,照亮了孙清华的未来,也照亮了“前进村”的希望。孙清华伸进绳套里的脑袋立即缩了回来,兴奋得忘了表情的过渡便从凳子上跳下来去抢老婆手里的那封信。孙清华手握着那封很轻的挂号信,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草一般。他用颤抖的手撕开那封信时,心也跟着颤抖起来,然后他就看到了他一生最难忘的字眼:孙清华同学,经A省招生办公室批准,你被录取到我校食品工程学院啤酒发酵专业(本科)学习,学制四年。下面是年月日和清华大学的朱红大印。

孙清华后来才明白,他的救命草就是他的那一张少数民族证明。他在考前听说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10分,他将信将疑,但后来还是到县民族宗教委员会去办了一个少数民族证明装在档案袋里交了上去。没想到后来正是这个少数民族证明救了他的命,他才没有被清华操死,最终圆了自己的清华梦。于是他从此开始重视自己的民族了,对本民族的劳动人民更是热爱得不得了。为了感谢本村本民族的劳动人民,他到县城里拉了一马车啤酒回来,请全村人喝酒。村民们那时还不知道啤酒是啥玩意儿,喝了一口便冲孙清华吼:清华你这狗娘养的,你这是啥酒哇这么难喝。孙清华说:是啤酒啊,味道挺好的。众人都骂:你这个烂仔儿,咱再穷喝的也是苞谷酒(玉米酒),你倒好,让我们喝用苞谷皮酿的像猪食一样的皮酒!孙清华那时毕竟还未进入清华大学的啤酒发酵专业深造,所以并不能解释清楚啤酒和“皮酒”之间的关系。

孙清华上了清华后果然不负众望,把
楼主热帖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