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是一个久负盛誉的饮食大国,中国菜向来以滋味胜。最常见的是关于五味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酸、甘、咸、辛、苦。这个说法的由来,好像和中国的玄学也有一定的干系。五行学者们把世界上的物质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一切事物无不与这五种物质相关联,所以才有五味、五音、五色等等各种分类说法。其实中国菜还有诸多味道,譬如鱼香。麻辣。香辣、糖醋、怪味等等,岂是五味就能完全概括了的?单就味道的基本来说,还应该有涩、鲜两种味觉,五味的说法,真的不是如何的权威和囊括。
中国疆域广阔,南地和北地,东地和西地相距都是几千里地的距离,在饮食习惯上是迥然不同的。一个东北粗犷的汉子,能饮得高纯度的烈酒,未必能享用彩云之南的朝天椒;同样的,一个在细雨江南温吞成长的男子,食惯了南方食材的鲜嫩,也未必能受得住北方牛羊的腥膻。或者从做鱼的角度上更能诠释这个现象。北方的鱼或许是受风霜侵蚀,生长得也颇有一些野性,肉质粗糙,气味腥膻,所以多用酱油醋掩其味道,又用葱姜八角花椒冲和,做出鱼来醇香浓郁,却已经失却了鱼肉本有的鲜味。南方的鱼肉质细腻,气味自然中正,所以大多不加太多的调料,做出鱼来却是异常的鲜美。南方人常常讥讽北方人不会做鱼,只会糟蹋鱼,其实全无道理,那只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便利。
这样漫无边际的东扯西扯,其实只是想说明在饮食上的忌讳,地域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南人吃不惯北食,北人也是吃不惯南食的。北京有这样一句俗语:天上的飞禽不吃风筝,地上的走兽不吃板凳,只是一句夸张的笑谈罢了。古人云“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又说“百人百性”,这世界大了无奇不有,撇开这地域性不谈,很多人在饮食上就有很多忌讳,说起来,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奇异。
大白菜算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蔬菜了吧?这个冬季活跃在每家每户餐桌上的“蔬菜界一线大哥”,在彼时可算是风头出尽,极尽招摇。冬天来了,那家哪户不预备下百八十斤的?可炖可炒可溜可涮可煮,顺气养生,脆嫩爽口,可是偏偏就有人忌它。良子哥------我的一位堂叔伯哥哥,看见大白菜胃里就往上反,就想吐,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全家人也只好拒绝大白菜上餐桌了。这是我亲眼见到、且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始终无法想得透彻明白。只好认为他多生长了一根神经,天生就对大白菜敏感,如此而已。
据我了解,还有人忌胡萝卜,有人忌牛羊肉,有人忌鸡肉,有人忌桃子等等,不一而是。好像这些人和他们所忌讳的谷、果、菜、畜是天生的冤家,生死对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不可理喻之处更像动物世界里的猫和老鼠、獴和蛇,谁能告诉我猫一生下来为什么就要抓老鼠?这就是我上文中提到的奇异之处了。
我少年的时候,对饮食也有很多忌讳。我不吃香椿,不吃芹菜,不吃苤蓝,不吃香菜。好像这几种食物都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令我感觉不舒服。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我现在对这几种食物已经不再忌讳。非但是不再忌讳,我对其中的香菜、香椿、苤蓝还由原来的憎恶,改变成了现在的非常喜欢。然而我却忆不起我从什么有了这些改变,好像是从饭馆里被动的接受一些开始,慢慢地从憎恶就变成了喜欢。
我也曾就我这个现象求教我的某位同学,一位我们公认的生活哲人。他的解释如下:武侠中提到的先天真气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都具备了这种真气。这种真气是纯洁的、没有污染的,时候来我们入世之后,被这个浑浊的世界所濡染,于是感觉就逐渐的走向麻木,也就是从原来的崇尚芳香之气,变成如今的百味杂陈,来者不拒。人们在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在一点一点的丧失自己的真气和感觉的纯洁。
呵呵,太深奥了。如果他的论据成立,那么那些依旧在忌讳某种食物的人们,就是在继续保持着他们感觉(味觉)的纯洁和真气了?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是就是已经沉沦而懵然未觉?这样想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就从心里升起一股惊惧,迅速的占据了我的心房,须臾,遍体冷汗。怎么享受人间美食突然间就变成了一桩罪恶?我期期艾艾的目光投向这位生活哲人,生活哲人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一眼就望到了我的心灵深处,只听他不紧不慢的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是中国人却很少顾及这些的,你最崇拜的那位唐朝大诗人李白先生不是说过么: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我还是想不明白,便又紧接着问了一句:“这是怎么说?”生活哲人这回颇有些不耐了,他白了我一眼,说道:“该吃啥还是吃啥吧,你难道要饿着肚子?”
于是乎,这句话就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座右铭,该吃点啥就吃点啥吧,难道说你要饿着肚子?-------在生活中,如果顾忌太多,就会束手束脚,施展不开的。反正人就是那么回事,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无可奈何的生活,最后不明所以然的死去,想开了,也就没有了忌讳。饮食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