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0255|回复: 5

中秋对联趣谈(转贴)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发表于 2005-9-18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楼主热帖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对联摘选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清光同普照 秋色正平分

天开清旷域 人在大明宫

两仪皆皎洁 四海倍澄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素风

冰壶明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人逢大治无穷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几处笙歌邀月老 万家糕饼乐中秋

海畔骊龙珠复得 天心玉兔镜初磨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拱冰轮

皓月丹霞明上下 狂歌劲舞乐团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趁将明月十分圆

霓裳舞劲通明殿 玉女歌酣不夜城

笙歌声里千家月 饵饼香中百岁心

人影欢移花树下 蟾光高挂玉楼头

叶落疏桐秋正丰 花开丛桂夜来香

百年眷念波千叠 一片冰心月九垓

月下有楼皆博饼 天涯无客不思家

心随皓月同升起 血与沧波共漫流

最是蟾精无贵贱 平分秋色到蓬瀛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际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玉窟为宫

银汉无尘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月兔霜娥上方拱照 琼楼玉宇到处沾光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吟中秋话团圆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团圆。”每逢中秋,亲朋好友总要欢聚一堂,频举金樽,共赏明月,喜话团圆。今日,中华入盛世,炎黄乐开怀,以“庆中秋,话团圆”为主题的各类征联活动逐年火爆。它不仅平添了节日的欢快气氛,更使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炎黄一脉,传承千载”情感。一副副佳联妙对吟咏的是亲朋团聚的欣喜。
  
  1988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寰宇大团圆”征联,其中一副获一等奖的作品,唱出了中华各民族“九州共明月;百族庆团圆”的心声:

     任是海角天涯,此际明月千里共;
     何分苗笙藏鼓,今宵春好八音同。  

   “山随平野阔,月是故乡明”;“遥望中华数万里,不知何时能返家”。身居海外的华人,常常用征联抒发自己爱国思乡盼团圆的情怀。1995年,在美国《新时事周刊》供职的华人举办中秋征联,在当地华裔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飞至?其中一副获一等奖的对联是:

     八月仲秋月;(出句)
     一心中国心。(对句)

   2002年中秋,《北京晚报》副刊和北京大三元酒家联合举办以“月圆、情缘、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征联,有两副获奖楹联,同样表达出海外赤子的这种思乡情怀,其中一副为:

     古桥千载,伴一轮卢沟晓月;
     今夜中秋,牵万里赤子相思。

   恋人团圆的甜蜜。“月映芙蓉帐;香添锦绣帏。”选在中秋佳节喜结良缘,可谓花好月圆,喜上加喜。“秋色平分佳节夜,月华照见美人妆”;“吉日恰逢桂子熟,新婚喜共月儿圆。”真是书不尽的甜甜蜜蜜,诉不完的恩恩爱爱。1986年,《团结报》和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办中秋征联,他们以“金风送好音,何时共赏团圆月”为上联,向社会征集下联。其中两副获奖的应对联分别是:

     红叶传佳意,此夜同斟琥珀杯。
     红豆生春色,前日曾开并蒂花。

   中秋佳节,也有的情侣分居两地,不能团聚的,他们用楹联遥寄相思。大连市“星海杯”中秋征联,有一副获奖联抒发了一对军哥军嫂的绵绵情思:

     伊人梦绕边疆,月到中秋,星空迢寄情无限;
     战士胸怀祖国,身居小岛,海浪翻卷意不平。

   港澳回归的欢悦。“香水思源归大海;港人邀月庆团圆”;“菡萏花开,镜海有情盛满月;葡萄叶落,西风无奈泣斜阳。”这些妙联佳对,记载着历史的辉煌,抒发着炎黄的豪情。1999年,河南省楹联学会等单位联办“迎回归”征联赛,获得自撰联一等奖的作品是:

     走兔飞龙,港澳双归,九州自有回天力;
     强国富民,江山一统,两岸岂无圆月时。

   1997年6月,《四川政协报》等单位联办庆香港回归征联,获奖作品之一为:

     月是故乡明,共望团圆,雅兴传诗依彩笔;
     花逢佳日丽,频添锦绣,贤才治港看华人。

   两岸团圆的企盼。1988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寰宇大团圆征联”?有两副获一等奖的楹联,倾吐了炎黄儿女的共同心声,其中一首为:
     海内同心,宇内同心,此心磐石固;
     月圆有日,人圆有日,何日彩云归?

   1996年中秋,湖南长沙天心阁征联,请台湾大学教授伏家莫先生出了上联:
     
    天心阁下话团圆?天意如斯?民意如斯?天下团圆应有日;
?
   摘桂的作品是:以地名“龙首山”与“天心阁”相应对:

     龙首山头歌崛起?龙威丕振?国威丕振?龙头崛起正当时。

   应对联的绝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以地名“龙首山”与“天心阁”相对,天衣无缝,而且,“龙威丕振”,“ 龙头崛起”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5

主题

1014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精华
1
猫币
0 ¥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对联做尽月文章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这是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这3副对联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能对。到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3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年-1529年)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其父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并出上句让客人对下联,可无人能对出,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在我国,许多景区都有对联,其中不少为咏月佳对。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藏头联。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亦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欣赏对联示人以哲理。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35

主题

1008

回帖

10万

积分

《森林文学》主编

版主

精华
45
猫币
0 ¥

爱心天使◆2008祈福川震纪念章

发表于 2005-9-1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彩虹鹦》(获澳洲国家元首贺信高度评价的季刊征稿中)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3
《森林文学》(每天在本论坛选稿 )
http://lzy.5d6d.com/bbs.php

81

主题

1712

回帖

1万

积分

光彩陆离

精华
19
猫币
0 ¥

花街◆2006优秀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5-9-18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祝中秋愉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