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810|回复: 0

|原创|诗人与世界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7

回帖

1万

积分

光彩陆离

精华
0
猫币
0 ¥
发表于 2004-11-25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想落笔,却不知道从和说起,路上、梦中、深夜之下,当我闭上双眼或没有任何事情所做的时候,有一种灵感在源源不断的涌出,而今我该从何处唤回那曾经的瞬间的火花。

我想问我自己,何时放下了那些被搁浅的书籍,或许在微微上学以后;我想问我自己,何时停止了习作的习惯,或许在凯出差以后父亲占据了那间有电脑的房间;我想问我自己,何时离开了读书沙龙不再逗留于网络之中,或许在换了工作之后忙碌的身影于办公室的周边。。。我有太多的问题问我自己,那些属于我的梦想去了那里?那些属于我的优良的习惯去了何方?那些属于我的时间被什么所填充?而我睁着眼睛,一日的睡眠却仅仅5个小时。

有些品性是深深地埋藏于骨子之中的,那淡淡的忧始终无法被岁月所淡忘,有些牵挂是永远铭刻于性情之中的,那牢牢的习惯已然无法被任何其他所替代。枕边放着考CPA时在北图购买的书籍,封面上是作者的照片,每个深夜我都会被她智慧的目光所吸引,被他浅浅的微笑所感动,在她的照片下面宋体与黑体交替的写着“诗人与世界”这五个字。她就是波兰著名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诺贝尔的创立者阿尔弗列德.诺贝尔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中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喜欢她的诗歌,如果可以我想她的诗歌该是在暖暖的阳光下品读的诗歌,可是,我只能在这深深的夜里、睡眠来临之前来品读,耳边,是窗台上那两只金鱼发出的声音,其他,再也没有什么,或者只有诗歌中缔造出来的没有时空的氛围、没有时节的景色以及那些社会的光明与阴暗和人情的冷暖与感动。

希姆博尔斯卡长年居住在位于波兰南部的故都和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并且每年她的习惯就是去距离克拉科夫不远的著名风景区和旅游胜地扎科潘内休养,同时进行创作。她学习过哲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史,另外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间,她在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她平日中博览群书,兴趣广泛。这样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经历、人生阅历让诗人希姆博尔斯卡成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她懂得怎样用女性独特的视觉来观察世界,她明晓该怎样用自己的特色来描绘周身的事物。

喜欢她的诗歌,因为她诗歌的创造是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没有任何的界限之分,上自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下至日常生活家常、情感等等,只要诗人敏感的触觉可以涉及的地方,都有她的笔墨和迷人的发人深思的语言。她的诗歌同样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字里行间都深刻地透露着道德和哲理。他的诗歌更是包罗万象的,如一位波兰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宇宙世界、人类和动物的进化史、古往今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她个人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几乎无不涉猎,并以其独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显示了她的无比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喜欢她的诗歌,在文字中有着属于日常生活的最为通俗语言,让你感觉这一切和你都是如此亲密,在文字中也有着诸多的神话、历史、文学作品和出自于民族风习的各种典故,让你有一种继续阅读的诱惑与新奇,在文字中更有着属于一些名家的名画之作,让你在诗歌缔造出来的虚幻中感受着抒情优美的色调与线条,而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的击中时弊的讽刺、回味无穷的幽默、神气怪异的想象和具有深刻内蕴的象征。

喜欢她的诗歌,在看的过程中有一种朗读的冲动与欲望,你听:“穿过空气、树叶和云彩,跨越城墙和鸟巢,一直伸向无垠的苍穹。”“行星之间,从悲哀到流泪,当你从虚假走向真理的时候,你不会像过去那么年轻。”“海参在遇到天敌时会把身子分成两半,一半让天敌吃掉,另一半逃走。”“一弯新月露出了她的扇面,雪片和蝴蝶一起在空中盘旋,熟透了的果实从鲜花盛开的大树上掉了下来。”太多太多,我无法盛举,我可以听到海贝沙沙的声音,看到战争之后人们打扫战场的情景,体会到那只老龟的梦中,它看不到皇帝的全身,只看见他脚上穿的那双黑皮靴,像太阳一样闪闪发亮。

喜欢她的诗歌,在她的诗歌中我可以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一百种乐趣》中任何一种快乐。寻觅着她笔下的被深深树林淹没了狍鹿的身影,邀望着太平洋的水亲昵地流进了鲁达维河,流进了彩云在巴黎上空非过的地方,那滴滴墨水里蕴藏着什么,那些字母或许知道,它们在白色的纸张上跳跃,造就了团团围困的句子,让灵魂在陡峭的笔杆滑到了我的眼前,扣押了那只奔跑的狍鹿、冻结了流淌的水,而转眼间那蓝色天空的云已然不再是那多云彩。

喜欢她的诗歌,感觉自己有些贫了,可,是真的,在她的诗歌中处处都体现出了人类追求真理、渴望自由、幸福和永恒的梦想,处处都道出了人类超越其他生物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的今天的文明成就。诗人不仅热忠衷于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生物进化过程的思考,更关心的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和现实社会的状况。

她纵观古今无数的悲剧,都是由于压迫和战争所造成的,她十分感叹地问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人们兄弟般的团结?”在《安葬》中抒写着一位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崇敬,给他举行第二次葬礼。在《白天》中,她一样满怀着敬意地讲述了一位和她同时代但牺牲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波兰诗人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