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黄叶舟
有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周,收到好友寄来的书,喜不制胜。这本名为《桑叶儿诗文集》制作精美,编排精细,内容丰富,诗文精彩,凝聚作者本人大半生的心血和文学成果。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为诗歌,下卷为小说散文,123首诗歌约占六成比重。书的出版很有纪念意义和阅读价值,真是可喜可贺。
桑叶儿,女,安徽人,是我在网易认识的朋友,后来,我去和讯开博办圈,她是我的主要合伙人之一,相处一年多,对她和她的诗文还算了解。她给我的印象是心地善良,为人谦和,才华横溢,笔耕不缀,默默奉献,不事张扬,喜爱交友,虽然她诗文并茂,但我更愿意把她看作一位诗人。
一苇先生在序言中说得好:“桑叶儿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坚持诗歌的神性写作,不趋时,不苟且,坚守自己心灵中的净土。” “桑叶儿天生是一个诗人,她始终以一个诗人的视角来阅读社会人生,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往返世出世间,以一个诗人的灵魂来感悟宇宙精神。在她的视野里,外在的客观世界皆为有情,所以她笔下倾诉的是浓郁的缱绻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爱是贯穿全部诗作的主旋律,即使是一些‘死亡诗’,也充满了对生命意识的渴望与憧憬,伤感中裹着的是炽热的生命之火”。十年如一日,写诗不容易;做快餐时代诗人,真是难上加难。
我赞同一苇对她诗风的评价,桑叶儿很难归到哪个流派哪个群体,若是硬要归类的话,那她就是“超流派”。一方面,她坚持诗歌的本真写作,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另一方面,她又借鉴学习了诸多中国诗派的技法和元素,取舍之间,自成一格。
一周以来,我一直在品桑叶儿的诗。对于文学四大体裁,我倾向这样的读法,看小说、听戏曲、读散文、品诗歌。也就是说,对于诗歌,阅读时必须调动一个人所有的感官,用心来品才能读懂知会。品桑叶儿的诗,你不得不为她的诗情感动,为她的才思叹服,为她的执着击掌。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因为书中一苇的评价写得相当专业,精准全面,我不画蛇添足,只谈读后感。
桑叶儿的诗,有一种茶的味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茶是用来细品的,闲暇之时,捧读她的诗歌,像在品上等的铁观音茶,清香幽雅,越品越香甜,越品越有味,越品越上瘾。正所谓:“竹无俗韵,茗有奇香”。“雨水洗涤后的黄昏/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灰尘味道/这一刻,我感到我的灵魂/正慢慢地和我的躯体分离/我的鸣叫,是我生命的绝响//”《蝉》。
桑叶儿的诗,像一幅幅工笔画。她善长于小说技法,用笔工整,描写细腻,画龙点睛,深入浅出,画面优美整洁,总给人一些栩栩如生的情境意象,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并在阅读之后,让人掩卷长思、如释重负。很像唐朝的王维,诗中有画,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入其境,让人留连忘返。“在你怀里,在我心中/黎明挑破浓情/在一抹朝霞的晨曦里/在你挚爱的目光中/我的灵魂化作/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你一腔热血/浸泡中,萌动//”《红豆》。
桑叶儿的诗,像一朵朵鲜花。千姿百态,娇美可人。早在二年前,我就说过她的诗歌有三大美:一是语言美,二是意境美,三是哲理美。她的语言美,一方面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吸收消化,另一方面是对古典诗歌语言的加工创新,使得她的诗歌在营造意境和阐述哲理上有一种典雅流动的美,时而婉约,像涓涓小溪;时而豪放,像大河奔流,故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从嘉峪关的入口/拥拥挤挤/越过古长城的废墟/你走过的地方/依稀有哒哒的马蹄声/血染红了天幕/撕杀的场面悠远/村妇站立路口/草儿黄了又青/四季风起风落时/千年相思已过/一脉相承着的是/祖先沸腾的热血/精华国粹飘泊异乡/一片小小的陶瓷/都闪烁着智慧之光/我只是一粒尘埃/在爱的光波里/有国风四起//”《国之三部曲之一,国风》。
细品桑叶,字如其人,桑叶是吐丝春蚕的物质食粮,桑叶儿的诗无疑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桑叶儿的诗中品到自己的快乐与惬意,并有所感悟和收获。
2008/11/30于厦门
附:
书名:《桑叶儿诗文集》
作者:桑叶儿
出版:中国楹联出版社
书刊号:ISBN988-99597-4-7
定价:48.00元/本
桑叶儿博客:http://hexun.com/cjh3849/default.html
[ 本帖最后由 黄叶舟 于 2008-11-30 18: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