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散文] 倾听旷野

[复制链接]
查看1312 | 回复2 | 2010-4-7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闻小语

  站在旷野,就像深入一个巨大的思想的旋涡,那么的深邃却又那么的孤独。

  人的记忆常常是纷乱不堪的,难以整理,甚至会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变得杳无踪迹。但是,当你站在旷野里的时候,一切突然都变得清晰起来了。旷野是如此的广袤,没有边际,你永远站在中央,永远站在它的内心。所有的回忆,低徊的乡音,山坡的青草,穿越峡谷的雄鹰,站在时光中的树,还有那条从古流到今的河流,都在它的目光里无穷地生动着、苍翠着。你不会遗忘也无法遗忘,生命中所有的细节都变得和你息息相关,你随随便便地站着,便站成了一种永恒。

  旷野属于四季。春的花香,夏的葱郁,秋的苍凉,冬的凛冽,都是旷野永远的内容和方向。旷野属于生命。在草的枯荣里,在花的开谢中,在河的来去间,在鹰的翅膀上,无不涂抹着旷野的思绪和身影。草长莺飞,桑田变迁。岩石上长满了野草,山沟里开满了野菊,泥土里尽是芬芳,河流里注满了希望。旷野需要生命的充实,需要绿,需要很多很多的声音,需要很多很多的目光和渴望。

  倾听旷野,其实就是倾听自然。没有什么会比旷野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倾听旷野必须抛弃所有语言的粉饰。唐朝的吟咏?宋代的歌唱?那些美丽的衣裳里裹着的并不是你的旷野。你必须让自己的心灵彻底地裸露,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旷野,接近自然。旷野是原始的,旷野是粗犷的,旷野是你来到人世里最初的注视,旷野是你离开世界时最后的风景。

  旷野有它自已的语言,夏虫的鸣唱,荒草的挣扎,弯月的凄清,还有鹰击长空的长啸,那些都是旷野独有的语言,简单而深刻,直接却饱满。在旷野听风,听的就是来自旷野深处深处的声音。风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这是旷野生生世世不灭的追问。风从山谷深处吹来,风从思乡人的心中吹来,风从历史的荒漠里吹来。风吹过浅草,风吹过原野里孤独的树,风吹过寂寞独行人的眼睛,风吹过一大片又一大片的思念。疾风吹劲草,风过总留痕,风动着,草动着,河动着,心灵也跳动着。那是生命与生命的撞击和较量,那是最古老也是最华美的乐章。

  倾听旷野,听一抹乡愁,听一道风景,听一个故事,听历史的声音穿过冰冷的时间入侵到你的心灵。也许你会哭,或者你会笑。这些悲喜总要混合在旷野无限的空旷和无穷的生机里,让你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深深的感动。花开花谢,草盛草衰,月圆月缺,雁去雁回,峰回路转,这些都是旷野,都是你无法遗忘的人生。

  站在天地间,倾听旷野,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倾听。你这样深入着,这样思索着,这样溶入着,于是,在不经意间,你也成了一片旷野。

原载"作文与考试"杂志


--《倾听旷野》赏析
(收到"作文与考试"杂志样刊后,看到了高志伟先生的品读文章,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后与杂志编辑联系后,得知高志伟实为女士,品读文章是高志伟女士的先生刘德福所撰。在这里,我要感谢刘德福先生的品读,因为他的文章赋予了"旷野"一文更丰富的内涵及意韵。)


"作文与考试"杂志

高志伟/刘德福(作文与考试杂志顾问)

一切伟大的人都生活在旷野上,要不然阿基米德为什么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把地球给撬起来,这时他是站在广漠的宇宙中说话的;而聋了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时他是站在《命运》恢弘的乐章中说话的。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的时候,他面前展现的是一片旷野,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其实,他“站在旷野,就像深入一个巨大的思想的漩涡,那么的深邃却又那么的孤独。”

并不是谁都可以轻易走入旷野的,能站在旷野上仰天长啸或者沉思不语的人,不一定是世俗世界的强者,但一定是精神世界的王者。只有站在旷野下,生活中的景物才能在他的眼里变成另一种样子,成为他灵魂中的珍品。比如曹雪芹,他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旷野意识,笔下才有了震铄后世的《红楼梦》,一个个柔弱的女子成为他生命旷野上一棵棵站立的大树,我们读着读着,也仿佛走进了一片灵魂的旷野,品味“千红同哭,万艳齐悲”的悲剧感。

每一个进入旷野的人都会被其博大和苍茫所震撼,但是,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的人,才能让旷野上的景物成为生命中永恒的风景。我们多的是对一片旷野喋喋不休的人,他们的表达,事实上破坏了自己的心灵接纳旷野进成为旷野的机会。梭罗在一处小湖中找到了一块精神的旷野,法布尔在小虫子的交流中找到了事业的旷野,康德虽居住在一个小镇也能把广大的星空作为自己研究的旷野,而小小的图书馆并没有阻止博尔赫斯成为生命旷野的主人。我们一生中都有两个旷野。第一个旷野让我们的双足奔跑,第二个旷野让我们的灵魂奔跑。更多的时候,上天并没有给我们准备第一个旷野,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开拓第二个旷野,更多的时候,失去第一个旷野的人找到了第二个旷野,而拥有广阔的第一个旷野的人,也许最终精神却蜗居在桎梏中。“旷野是你来到人世里最初的注视,旷野是你离开世界时最后的风景。”

我们都知道作家史铁生,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上天剥夺了他双足驰骋的第一个旷野,这时,轮椅就是他的旷野,可是他找到了地坛,找到了赋予他生命启迪的精神领地。这时,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旷野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走来。世界上的一切在第二个旷野上都呈现出新的姿态:疾病成了生命中的福址,命运的不公平被对世界的感恩所取代。面对他的作品,我们呼吸到了从他的灵魂旷野刮来的暴风。这样的风,“是生命与生命的撞击和较量,是最古老也是最华美的乐章”。

也许我们一生都无法抵达旷野,像夸父渴死在追日的路上,但我们化作的树林一定会生长在旷野上。只要我们在前往旷野的路上,就会拥有一份幸福美好的人生,幸福的长度就是你的旷野的长度。“你这样深入着,这样思索着,这样溶入着,于是,在不经意间,你也成了一片旷野。”

那应该是一片自己灵魂的旷野。
楼主热帖
寒梦官方服务团队 | 2010-4-8 0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天地间,倾听旷野,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倾听。
容身旷野,才能更好的聆听,更好的拥抱天地
生命之花:茶香袅袅
灌水乐园:笑口常开
宣传部落:携手与共
作者专集:心灵浇灌
慕浅箬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10-4-8 1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旷野,一片荒芜
仿佛看到千年前的一切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